目前电动自行车已遍及千家万户
平均每4人就拥有1辆
然而电动自行车
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
也悄悄为火魔打开了“便利之门”
今年4月
上海一周连发3起电动自行车火灾
警人深省

4月9号晚,上海宝山区陈川路某小区,三辆电动自行车及周边绿化带起火。幸好周边居民及时报警,未造成人员伤亡。
据违法嫌疑人徐某交代,为了贪图方便,当晚10点,他从一楼客厅用拖线板将电线拖至室外进行飞线充电,没想到在3小时后引发火灾。
目前,因过失引发火灾,徐某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。

4月11号晚,上海长宁区茅台路一小区发生火情,起火原因也与电动自行车有关。火灾原因被认定为超标锂电池60伏单体故障,引燃周边可燃物。
民警当场传唤涉事车主李某,据其交代,为方便工作,他购买了配有超标锂电池的电动自行车,未曾料想到在没有充电的情况下,超标锂电池故障引发火灾。
目前,李某已被长宁警方依法行政拘留。

4月14号凌晨,上海闵行区一住宅发生火灾,有人员局部烫伤,消防部门及时到场处置,起火原因系事发室内电瓶故障引起。经查,住户赵某心存侥幸,于事发前一日将电瓶卸下带入家中充电,在充电过程中电瓶出现故障引起火灾。
最终执法部门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》规定,给予赵某行政拘留十五日,并处罚款人民币五百元的行政处罚。

上海一小高层建筑,为防止居民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道内,在电梯内加装了“梯控系统”,一旦有居民推着电动自行车上电梯,电梯会停止运行。
虽然有了“科技赋能”,可还是挡不了个别居民的“铤而走险”,一些居民进电梯时故意用雨伞遮挡摄像头,避免被摄像头准确识别手中推的电动自行车。

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.1万起,相比2022年上升17.4%。近几年各地的火灾事故中,80%是在过度充电或彻夜充电时发生。除了消费者私自改装、不当充电这些行为,很多起火爆炸的事故,其实就是电动自行车电池本身的质量不合格引起的。
电池过充危险性有多大,近日,消防部门做了这样一组演示。
近日,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起草的《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》(GB 43854—2024)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由市场监管总局(国家标准委)发布,将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。
点击图片,带你一文读懂新国标
根据规定,该标准实施后,国内销售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都必须符合其要求。
除了电池本身的质量不合格,不少电动自行车火灾的背后,还隐藏着另一个威胁安全的配件,就是电动自行车充电器。这个关系到安全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器,这几年的不合格率却很高。
2018年为了提高充电器质量定了一个国家推荐性标准,但是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回避了这个标准。
因为没有强制性,不少企业对这个标准选择性忽视。同时,超过半数企业规模较小,其技术实力和市场定位,决定了产品的低成本特点。
电动自行车相关配件的质量良莠不齐,决定着电动自行车“上楼”的行为更具风险和危害。

近年来
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充电起火
致人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
然而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依然普遍
导致电动自行车“上楼”的原因有很多
小区没有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及充电桩,居民无处停车、无处充电;
小区在安装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和充电桩的过程中,由于一些居民反对,安装受到阻碍;
小区是有停车棚及充电桩,但由于停车费用和充电费用高,居民不愿使用。

电动自行车充电对居民来说是刚需,如何让居民充电方便和放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
保定市清苑区这一小区,就采取这样的方式,不仅充分满足了小区2500多户居民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和充电需求,也让电动自行车“上楼”问题基本消除。

为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底线,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正在扎实推进中。
阿消在此呼吁,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,也希望广大消费者能够严格遵守电动自行车使用办法,居民小区也应完善硬件设施,合理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的问题,将电动自行车“留”在楼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