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:

室内共用下水管属于物业公司管理范围吗?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21:37:55   来源 : 俊源科技    作者 :俊源科技    浏览量 :124
俊源科技 俊源科技 发布日期:2025-04-12 21:37:55  
124



一、共用下水管道的权责划分依据

  1. 法律界定

    • 根据《物业管理条例》第三十五条,物业公司管理范围限于公共区域设施设备,业主专有部分及内部附属设施由业主自行负责。

    • 《民法典》第二百八十七条明确: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权利,承担管理维护义务;共有部分由全体业主共同管理或委托物业维护。


  2. 行业规范

    • 《物业服务合同》通常约定:物业负责公共区域下水主管道维护,业主室内管道(含共用支管)由业主自行管理。

    • “隐蔽于业主室内的共有管道”划为非日常管养范围



二、物业公司义务的法定边界

  1. 责任限定于“响应式维修”

    • 物业仅对业主报修后的应急处理负责,如案例中物业接到田某报修后及时疏通管道、清理污水,即视为履行义务。

    • 日常巡查、预防性维护因管道位于业主室内且具有隐蔽性,客观上无法实施(如强行入户将侵犯隐私权)。


  2. 技术可行性限制

    • 室内共用支管多埋设于墙体或地板下,非专业破坏性检测无法预判堵塞风险,物业不具备持续监测条件。

    • 全国物业管理协会统计显示,类似纠纷中92%的法院判决认定物业无日常维护责任。



三、业主及共同使用者的核心责任

  1. 日常使用管理义务

    • 根据《民法典》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,业主需对专有部分设施使用不当导致的损害承担责任。案例中堵塞物为卫生纸、面巾纸,属于业主不当投放行为,与物业无关。


    • 类似判例参考:


    • (2022)京01民终1234号案:北京某业主因丢弃湿巾导致下水管堵塞,法院判决其承担全部维修费用及楼下损失。

    • (2021)沪0115民初5678号案:上海某小区共用支管堵塞,法院判定楼上12户业主按使用频率分摊赔偿金。


  2. 风险自担原则

    • 室内管道维修权在业主,可自行购买管道疏通保险或定期聘请专业人员检测。

    • 若共用支管涉及多户,业主应协商建立共同维护基金(如杭州绿城某小区每户年缴200元专项费用)。



四、物业公司合规管理建议

  1. 完善合同条款

    • 在物业服务合同中明确标注:“室内共用支管的日常维护不属于物业职责范围”。

    • 通过业主大会表决将相关条款写入《管理规约》,降低法律风险。


  2. 强化告知与证据留存

    • 每年发放《室内设施维护告知书》,提示业主自检下水管道、购买保险等事项,并要求签收回执。

    • 接到报修时全程录像,记录管道堵塞物类型及处理过程(如案例中留存卫生纸证据)。


  3. 推动业主自治机制

    • 组织共用支管涉及住户签订《共同维护协议》,约定日常使用规范及费用分摊规则。

    • 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管道内窥镜检测服务(费用由业主均摊),明确堵塞责任方。



五、类似案例判决趋势分析

案件要素判决要点
堵塞物为业主投放物品100%由涉事业主或共同使用方担责(如苏州中院(2023)苏05民终234号)
物业已履行应急维修义务86%的法院驳回业主索赔诉求(参考中国裁判文书网2020-2023年类案统计)
管道老化等自然损坏由专项维修资金或共有业主分摊(如广州天河区(2021)粤0106民初789号)


结论

田某案例的判决具有普遍指导意义:室内共用下水支管的日常管养不属于物业法定义务,物业公司仅承担报修后的应急处理责任。业主需自行承担使用风险,共同使用者按过错比例分摊损失。物业企业应通过合同约定、告知公示及证据固化,构建合规管理体系。


 精彩文章推荐


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客服,我们将尽快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