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:

地下室新能源汽车起火,保安该先保命还是救车?

发布日期:2025-03-17 08:48:29   来源 : 俊源科技    作者 :俊源科技    浏览量 :98
俊源科技 俊源科技 发布日期:2025-03-17 08:48:29  
98


刚做物业安全时,项目负责人讲了以前项目一个事故案例。大概就是:

某年,项目地下室一个灰空间,保洁堆放有纸壳之类的。某天被业主扔了一个烟头进去,导致火灾。一名秩序员工冲下去试图灭火,浓烟滚滚;项目经理试图劝阻,结果秩序人员已经下去了。他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:“完了,如果这名秩序人员被困火场,死在里面,自己无法承担这个责任。”

说这个案例,就是告诉我,负责项目安全生产,永远要保证业主、员工不发生伤亡事故!这个是项目安全管理的底线!



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,当业主价值数十万的新能源汽车在地库燃起大火,浓烟翻滚中,物业人员是否会面临两难选择?

是冒着生命危险扑救?

还是优先撤离保命?

一边是业主“物业不作为”的愤怒索赔,一边是遇难同事家属“凭啥赌命”的悲痛质问!这场争议背后,是法律、道德与人性赤裸裸的博弈。

一、生死抉择的两难选择

地下室发生火灾后,如果物业不救援,往往最后结果就是业主怒吼:“物业费白交!保安不救火,难道看着我的车烧光?”

但是,换个角度,茶余饭后秩序员工也会吐槽:“月薪3000,没专业装备,冲进去就是送死!”锂电池爆燃仅需3秒,释放的氟化氢毒气可致10秒内昏迷,非专业消防员根本无法靠近。

业主想的是,你收了物业费,按照物业合同中的“财产安全保障”条款,就应该保障我的安全。若保安按预案撤离,物业大概率遭业主投诉,毕竟地下室新能源汽车起火后的赔偿,车辆保险大概率覆盖不了。

员工想的是《安全生产法》第52条规定:“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,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。”如果秩序队员因救火伤亡,物业负责人多因“强令冒险作业”被追责,公司工伤赔付、政府处罚不会低于百万!


血泪案例

1

案例1保安之死,物业赔287万


行业群有个案例,某小区保安未戴防毒面具扑救自燃电动车,窒息、中毒身亡。家属起诉后,法院认定:物业未提供足够培训与装备,强令员工冒险作业,全责赔偿287万;经理因涉嫌“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”被刑拘。

2

案例2:小区楼顶杂物起火,2名物业救火人员不幸遇难


2024年6月14日山东菏泽某小区顶层起火,造成两名物业人员不幸遇难!其中一位遇难者今年三十多岁,是家里的顶梁柱,“他上有老下有小,孩子才一岁多。”另一名遇难者今年四十多岁,家里有三个小孩,“最大的才14岁,最小的才7岁”。

三、物业如何走出“背锅”困局?

1

责任边界的厘清与认定

 火灾事故的责任判定需遵循 “过错与因果关系” 原则。根据《消防法》规定,物业需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、通道畅通。若因设施维护不到位或管理疏漏导致火势蔓延,物业将承担相应责任。

例如,南京某小区火灾中,物业在架空层设置充电桩且未采取防火分隔措施,被认定为管理失职;广东某地下车库因消防水系统故障未能及时控制火情,物业同样面临行政处罚。

但需注意,若事故由第三方故意纵火、车辆自身质量缺陷(如二手车电池老化)或业主违规行为(如私拉电线)引发,物业仅在未尽到安全提示、应急响应义务时承担补充责任。

2

法律与经济风险的应对策略

物业可投保公众责任险,覆盖因管理过失导致的第三方损失。同时,在安装新能源充电桩时,要求业主承诺购买家庭财产保险或充电桩安全责任险,减轻灾后赔偿压力。

在物业服务合同中明确车辆保管责任范围,注明 “仅提供场地租赁,不承担保管义务” 等条款。对于业主违规停放或充电行为,需留存书面告知记录,降低法律风险。

事故发生后,及时配合消防部门调查,出具设施维护记录、应急预案等证据链。通过调解、诉讼等多元化途径解决赔偿纠纷,避免群体性事件。


新能源汽车火灾频发的背后,是骗补导致的技术空心化与监管滞后的双重危机。当物业成为矛盾焦点时,真正需要反思的是整个产业生态的失衡。当火焰在地库燃起,没有一方能独善其身。车企追求续航时忘了安全,业主维权时忽视隐患,物业在成本与责任间挣扎——这场争议终将倒逼行业变革:生命权高于财产权,从来不应是选择题!

任何事都不应该以牺牲他人生命为代价!

应急处置时,首先要保护自己生命安全!


感谢您阅读本文!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,请不要忘记点赞和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哦!


戳原文,更有料!  点击分享和在看,鼓励作者创作!
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客服,我们将尽快处理